一直沒時間看《Rosemary’s baby,1968》, 昨天終於觀看這經典電影了. 導演原本是Alfred Hitchcock , 後來才給了Roman Polanski. 這部經典作品開創了先河, 令後來有更多驚悚恐怖片都關於嬰兒. 這部作品是改編自Ira Levin 同名小說, 話雖改編, 但其內容, 情節, 什至對白, 色彩及服飾都是按照小說執行.
這名頂頂大名的大導演Roman Polanski, 相信影迷一定認識他, 近期關於他的負面新聞也不斷, 成為他在職業生涯的一個大污點. 盡管怎樣, 他的作品相當出名, 其中較為大眾所認識必定是《The Pianist,2002》. 當中不能錯過《Knife in the Water, 1962》,《Repulsion, 1965》,《Cul-de-Sac,1966》,《Chinatown, 1974》……當然少不了《Rosemary’s baby,1968》.
故事並沒有血腥場面, 也沒有視覺上的驚嚇. 故事由頭到尾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利用一點一點的怪異事件及行為將懸疑程度升級, 到最後推上至最高點. Rosemary Woodhouse(Mia Farrow飾)的演技發揮得十分之好, 由一個渴望要孩子的妻子到一個無緣無故懷孕了的母親的各種行為都表現出來. 由疑神疑鬼到發現真相的她表情也 相當到位. 還有背景音樂的影響增加不少緊張懸疑情節, 氣氛也相對地提升.
一個故事兩種體會, 故事給人疑幻疑真的感覺, 到底是夢是實分不清, 特別是Woodhouse 在夢被魔鬼強暴時更是超現實, 後來也被人用作做題材拍成一些電影. Woodhouse 懷孕後出現的種種現況本以為是產前抑鬱症, 做出各種怪異行為及以為有人想傷害她的胎兒, 用誇張的手法表達出產前抑鬱的嚴重性. 原本我一直都以為是產前抑鬱的關係. 到了最後電影改變了我的看法, 導演有天主教背景, 因童年時二次大戰的緣故被天主教家庭收留. 他用邪教利用Woodhouse誕下撒旦之子, 個人認為導演想表達撒旦及他的遵從者所做的卑劣行為, 在片中出現的撒旦是個長滿毛的怪物, 連樣子也看不到已經覺得他是醜陋的怪物, 也沒有撒旦的氣勢. Woodhouse 知道了自己所誕下的是Adrian (撒旦之子)時, 不禁失魂落魄, 但聽到嬰兒的哭聲, 加上自己的母愛, 不由自主地跟隨, 接受.
整個故事有很多思考性的空間, 究竟當中發生的怪異事情是怎樣? 個人的看法是一開始有名女子跳樓身亡, 也是因有了撒旦的兒子, 因該女子與Woodhouse 同樣有個球體飾物, 內有像是真菌的氣味. 櫃子又無故移位, 說不定是邪教的人不想讓Woodhouse 知道那道”秘門”. 影片還有很多思考性問題, 讓大家一起來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